找到200条结果,用时0.126s
  • 治痛经须重视年龄、体质与情志

    ...善怀,由于精神及情绪刺激,致肝气郁结,肝火上炎,或肝胃不和皆可“因郁致病。然而痛经久不愈,也可引起情绪变化,而有紧张、忧郁、易怒等现象,即为“因病致郁。《素问·举痛论》云:“余知百病生于...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分型辨治反流性食管炎

    ...以致湿热壅积于中,或久病伤脾,脾气虚弱,土虚木郁,肝胃不和,以上诸因素均可致痰、气、热瘀结于食道,胃之通降受阻而发病,兹分述如下。1脾胃湿热型症见胃脘痞闷烦热,食后胸骨后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心烦易怒,...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2期;中医中药
  • 孟澍江——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传专病论热证高热低热咳喘咳逆慢性咳喘胃病胃阴不足肝胃不和痰热蕴中气机阻滞食欲不振便秘附:孟澎江教授疗便秘理气三法慢性泄泻遵“通因通用”之法,通导积滞泄泻肝强脾弱而致泻,疏肝健脾是正呃逆口腔疾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书店;专家医话
  • 孟澍江——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传专病论热证高热低热咳喘咳逆慢性咳喘胃病胃阴不足肝胃不和痰热蕴中气机阻滞食欲不振便秘附:孟澎江教授疗便秘理气三法慢性泄泻遵“通因通用”之法,通导积滞泄泻肝强脾弱而致泻,疏肝健脾是正呃逆口腔疾病...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书店;中医
  • 梅国强运用柴胡复方经验

    ...疏肝和胃而使肝胃两顾,临床疗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于肝胃不和型而兼痰热者效佳。  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药用藿香、大腹皮、白芷、茯苓、紫苏、陈皮、苍术、白术、厚朴...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孙桂芝从三焦论治恶性肿瘤经验浅析

    ...虚并见,又夹有脉络不通、瘀血阻络者,则属中焦肝脾、肝胃不和,又涉及下焦之。肾脏,并有肝胃阴虚、肝肾阴虚,病情较为复杂。孙师常以沙参、黄芩、清半夏清肝和胃、养阴生津;加丹栀逍遥散以疏肝健脾、益气养血;配...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疏肝和胃降气治咳嗽

    ...有时胃部嘈杂不适,舌红苔黄,根稍腻,脉弦。经辨证为肝胃不和,痰浊阻肺,以疏肝和胃,降气化痰,以四逆汤加减疗,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赤芍10克,炙甘草10克,黄芩6克,桔梗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6克,白芥...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 “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组方思路临床应用探讨

    ...疏肝解郁为君,配甘麦大枣汤甘缓滋补、柔肝缓急,针对肝胃不和之病机,辨证施。为本之法。然考虑此病为胃神经功能紊乱,胃平滑肌痉挛,故从西医角度出发配以蝉衣、钩藤、防风,解除胃部痉挛,“局部”之病。再...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8期;其他
  • 全国名老中医治胃痛经验

    ...口微干,大便虽干不燥,苔薄欠润等胃津不足之候;或伴肝胃不和的病理变化,因久痛不愈,肝胃两伤,胃弱气滞,肝少滋荣,厥气横逆,而致虚实错见,兼有脘痛牵及胸胁,每因情志怫郁而加剧,噫嗳较舒等症。经投疏肝和胃...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分型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药辨证疗效果较好,临床辨证常分以下四型。  肝胃不和型主要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连及两胁,泛酸嘈杂,时泛吐苦水,嗳气较频,自感咽喉如有物梗阻。舌淡苔白,脉弦。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可选用柴胡...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