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80条结果,用时0.175s
  • 痰迷心窍证三证型鉴别

    ...为痰迷心窍证。  癫证:属精神异常的疾患,多因痰郁气结,阻蔽心神,心不自主所出现的意识痴呆,喜静自语,精神抑郁等症状。  痫证:是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多有宿痰伏心,一旦肝气失常,肝风内动,则肝风挟痰浊...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浅谈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气结”。同时,患者发病后也必然产生心理应激。祖国医学认为“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在临床上也看到在一部分患者中,往往容易形成“心...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6期
  • 柴胡类方治疗中风后抑郁浅析

    ...往往产生忧愁、虑、恼怒情绪,《内经》云“气结,忧、郁怒最能伤肝,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使肝失条达,气机郁结。明代张景岳进一步提出情志之郁以肝郁为主,并创立了治疗肝郁的方药。由此可见中风后抑郁与...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 耳朵肿痛之辨证

    ...香附治之。  因忿怒仰郁而致者,由忿怒伤肝,抑郁之气结而不散,其人两耳红肿,必见两胁胀痛,时多太息,法宜疏肝理气为主,如生地四物汤倍加柴胡、青皮、麦芽、香附之类。  因肾阳虚而致者,由肾阳日衰,不能镇...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半夏厚扑汤加味治疗梅核气48例疗效观察

    ...中如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其病理机制为痰凝气结。治宜化痰行气、开瘀散结。  半夏厚朴汤本为张仲景治妇人梅核气之方,然朱丹溪有云“痰结核在咽喉中,燥不能出入,用化痰药加减咸药软竖之味,瓜萎仁...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9期
  • 第二节 病因及辩证

    ...胸闷腹胀,少气倦怠,痰多,食少便糖,脉涩。  气结虑过度,气结而伤及心脾,倦怠少食,健忘怔忡,嗜卧消瘦,脉沉结。  悲则气消:伤及肺心,善悲欲哭,叹息,面色惨淡,神气不足,肺结。  恐则气下:...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学基础
  • 论攻邪扶正法

    ...龙胆泻肝汤加枳壳、白芍,服5剂诸症若失。本证乃久气结,郁而化火,龙雷之火挟肝火上扰,固应用清泻肝经郁火,合“有余折之”之理。  一患者胃穿孔修补术后1个月,感腹胀痞满,饮食不下,呕吐痰涎,身体瘦弱,心...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4期
  • 第二节 古代医学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

    ...,喜则气缓,悲由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气结”,“怒甚则呕血及餮泻……悲则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恐则上焦闭……下焦胀……”(《素问.举痛论篇》)。躯体疾病时也出现相应的心理反应,...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医学心理学
  • 中医诊治郁证刍议

    ...,如“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忧愁者,气闭塞而不通也、“人忧愁虑即伤心、“在脏为肺……在志为忧、“精气并于肺则悲等。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最早将属于...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古代中医治疗儿科心理疾病医案举隅

    ...说:“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也。病案中小儿因念过度,气机不畅,郁结于胸,影响了脾胃升清、运化功能,结果导致不饮食、昏睡不起。经过医者的准确诊断,找到了患儿的致病因素,解除...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6年第2卷第5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