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80条结果,用时0.114s
  •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论及脾,脾与相并而论。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气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主纳,无物不受,若因饮食不洁、饥饱失常、寒热失调,或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导致邪气犯失和降(脾也受邪),运化...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2期;中医中药
  •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肠疾病70例疗效观察

    ...慢性结肠炎有理想的效果,临床上加防风,葛根等以鼓舞气,升阳止泻,常使顽固的腹泻获得痊愈。   作者单位:430300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中医院作者:彭鹂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9期;中医中药
  • 伏新顺:顽固性呃逆治验

    ...血通络的药物。从呃逆的病理机制上看,系因失和降,气上逆,冲气动膈而成,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控为临床特征,当属中医“风动之候,治当加入平肝熄风之品,故而取效。由此可见,熄风活血,...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 辛开苦降法在脾胃病中的证治研究进展

    ...概括,脾升降失常以寒热错杂证多见,辛开苦降调理脾气机升降,辛开苦降法是治疗脾病之大法。调理脾为治疗脾之要则,脾与只有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纳化有序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用药方能效应桴鼓。辛开...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杂病

    ...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医述;卷十三·女科原旨;元;程杏轩
  • 呕吐(附吐矢)

    ...,呕有苦,长太息,邪在胆,逆在。胆液泄,则口苦,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灵枢》)哲言食刹则吐,谓之呕。食入则吐,谓之暴吐。食已则吐,谓之呕吐。食久则吐,谓之反。食再则吐,谓之翻。○呕者声与...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医述;卷七·杂证汇参;元;程杏轩
  • 半夏泻心汤合方免煎剂治疗慢性胃炎150例

    ...志不畅,饮食不洁所致脾的功能失常,中焦气机阻滞,气上逆而致。脘腹胀满、嗳气、灼痛、恶心、呕吐或泛酸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Hp感染属中医湿热等外邪范畴,当人体脾气虚,气滞血...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1期
  • 呕吐哕

    ...于肠。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人之哕者。谷入于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故为哕。病深者其声哕。金匮云。病患欲吐者。不可下之。欲吐者。阴邪...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张氏医通;卷四诸呕逆门;清;张璐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节律功能的紊乱、精神的焦虑和紧张)是发病的条件,气不降是引发诸症(FD症状)的原因,湿热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因此采用健脾疏肝、理气和、清热除湿为基本治则。用药上,以茯苓、白术、扁豆、薏苡仁、苍术健脾...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8期;其他
  • 太阴经脉

    ...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宜减之。以其气弱。易动故也。【目】喻昌曰。此段叮咛。与阳明篇中互发。阳明曰不转失气。曰先硬后溏。曰未定成硬。皆是恐伤太阴脾气。此曰脉弱便利。减用大黄、芍药。又恐...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伤寒论纲目;卷十三·太阴经症;清;沈金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