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00条结果,用时0.119s
  • 创新为“六味丸”注入新活力——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李峰

    ...等等。至清代,又有出现六味地黄丸(汤)治疗类中风、虚劳、吐血、头痛、痰饮、瘰疠、产后不语、喘促等的记载。从六味地黄丸问世以来至清朝,其主治由原来的儿科用药拓展到内,外、妇、五官等各科,涉及病症40余种。...

    参考资料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 枸杞子

    ...阴虚之症如头晕目眩、目视不清、腰膝酸软、胆痿遗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并可用于抗衰老、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增强肾功能及生殖功能、提高呼吸道防御能力、提高视力、保护皮肤、保肝及解毒等。这套丛...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书店;药学
  • 中医药抗癌症恶病质的研究概述

    ...于其以一系列“虚证”临床表现为特征,应将之归属于“虚劳”范畴。“虚劳”由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最先提出,并列专篇论述,认为其发病的病理机制为五脏阴阳气血虚损。从中医学角度来看,癌症恶病质出现的一系列脏...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中医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属于中医学急劳、髓枯等范畴;而慢性再障则属于中医虚劳、血证、血虚、虚损等范畴。1病因病机中医对于再障的病因,传统观点认为不外六淫、七情、饮食不节、房劳过度、邪毒直中,伤及脏腑、气血、阴阳,主要涉及心...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 浅谈“以通为补”的观点探讨活血化瘀法体会

    ...小便自利的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丸。《金匮要略·虚劳篇》[12]有治“内有干血的大黄虫丸。《疮痛肠痈篇》有治“肠痈的大黄牡丹汤。《妇人产后篇》和《妇人杂病篇》有治“产妇腹痛,“为腹中有瘀血着脐...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第10卷第3期
  • 浅谈中医治未病是新世纪的健康模式

    ...立伤骨,久行伤筋。亦指情志劳伤。《诸病源候论·虚劳候》:“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七伤,即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合为七伤(《金匮要...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年第4卷第1期
  • 从瘀论治鱼鳞病经验附1例报告

    ...3整体治疗、统筹兼顾肾藏精、精血同源,《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出候》云:“精者,血之所成也。”又《类经·藏象》“精足则血足”。二者可相互转化。导师常于方中加用鹿角霜以补肾阳,益精血。“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2期
  • 论经方治疗糖尿病足

    ...,熏于五脏,脏伤故死矣。”[1]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第六》:“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3期
  • 论经方治疗糖尿病足

    ...,熏于五脏,脏伤故死矣。”[1]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第六》:“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3期
  • “胃喜为补”与异域旁证

    ...补。”  “胃喜为补”,见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虚劳门》治钟姓案。其案记:“少年形色衰夺,见症已属劳怯,生旺之气已少,药难奏功,求医无益,食入自适者,即胃喜为补,挟持后天,冀其久延而已。”他所说的“...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