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80条结果,用时0.12s
  • 中医问诊都问什么?

    ...年高体虚者多属心肾阳虚;肥胖者多伴有腹胀、痰多,为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  问饮食口味  包括了解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与食量,口中异常味觉等方面。  口渴多饮:口渴多饮多为津液已伤,多见于热证、...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第三章 四诊八纲--第一节 四诊

    ...多气虚;面色苍白而枯槁多为血虚。  4.面色黄:多为脾虚而水湿不化,或皮肤缺少气血之充养。若面目鲜黄为阳黄,多属湿热;面目暗黄为阴黄,多属寒湿;面色淡黄、枯槁无泽为萎黄,多为脾胃虚弱,营血不足;面色黄胖...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学基础
  • 李永清:论《伤寒论》的六经理论

    ...、肺失宣降的麻杏石甘汤证等手太阴肺的常见证型;也有脾虚寒湿阻滞的理中丸证,脾虚水饮内停的苓桂术甘汤证等足太阴脾的常见证型。但这些内容,或因受太阴病属里证、寒证、虚证的限制,或因不能满足“太阴之为病,腹...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经典研习
  • 半夏泻心汤治疗顽固性呕吐体会

    ...致使寒热之邪错杂,中焦升降失职。胃气上逆则呕吐,因脾虚痰湿内蕴,则呕吐多痰涎黏液。中焦气机痞塞不通则胃脘胀闷。脾主四肢,脾虚失运且水谷不纳,气血乏源,则四肢乏力,面黄神萎。呕吐伤津则口干。舌脉为脾虚、...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2期
  • 舌诊对结肠炎的诊断意义

    ...反复发作,然中医辨证仍以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为多见,脾虚湿浊郁热未清,厚腻苔则是其佐证之一。结肠炎症组中,黄厚腻苔占61.1%,白厚腻苔占19.0%,两者相加共80.1%,而这些病人临床多见纳呆、口苦、大便或秘或粘滞不爽或...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诊断月经病时怎样进行问诊?

    ...经行泄泻一证,经行大便稀薄,脘腹满闷,纳呆神疲者多脾虚;若经行泄泻之前必先腹痛,泻后痛松,胸胁痞闷,嗳气不舒者,多为肝郁脾虚;若经行大便如水,每于五更必泻,伴有腰酸肢冷者,多属肾虚。  (4)问带下:月经...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疾病类;月经病防治280问
  • 左俊岭:寒温并用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的“泄泻范畴,证属本虚标实,脾虚、肾虚为本,湿邪为标,并夹它邪。以寒温并用,清热祛湿,兼顾脾胃为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寒温用药,方药为: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炮干姜6克,...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惊风学说源流与学术争鸣(二)

    ...直泻药中加补脾药;若屡作屡服利惊驱逐之药,便宜认作脾虚血散,治惊药内加养血补脾药,不可用温热丁香等药,恐助胃火,宜参、术、芍药等以补脾中气血,麦门冬、黄连以清金制木。明·万全《幼科发挥》提出“急...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第3卷第3期
  • 第一节四诊要点

    ...。2.望带下带下量多,是属病态,或因湿热较重,或由脾虚、肾虚,临证必当详辨。带下色白,多属脾虚、肾虚;带下色黄,多属湿热或湿毒;带下色赤或赤白相兼,多属血热或邪毒;带质清稀,多属脾虚、肾虚;带质稠粘,...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妇科学;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 从食物疗病与养生谈药食同源

    ...捣成膏,以瓶盛汤煮一日,每服一匙,空心服之,疗阳亏脾虚;猪心一个,批片相连,以飞过朱砂末掺入,线缚,白水煮熟食之,疗心虚遗精;白扁豆炒为末,用米饮,每服三钱,疗脾虚带下;猪胰一具薄切,苦酒煮食,不过二...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2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