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50条结果,用时0.09s
  • 治咳嗽灸刺法

    ...昏暗,三里所以下气也。咳嗽,灸心俞穴,甲乙经云∶在背第五椎下,两边各一寸半,各灸五壮,炷如半枣核大。嗽,灸手屈臂中有横纹,外骨捻头得痛处,十四壮。嗽,灸两乳下黑白际,各百壮,又以薄当乳头,周匝围身,令...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三;宋;由政府组织编写
  • 蔷薇丸

    ...指也。治失欠颊车蹉方。消蜡和水敷之。失欠颊车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壮,满三日未瘥,灸气冲二百壮,胸前喉下甲骨中,是亦名气堂。又灸足内踝上三寸宛宛中或三寸五分百壮三报。此三阴交穴也。治卒口噤不开方。以...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七窍病上口病第三;唐;孙思邈
  • 心小肠部第二

    ...赤。其臭焦。其液汗。其味苦。其宜甘。其恶咸。心俞在背第五椎,募在巨阙;小肠俞在第十八椎,募在关元。  右新撰。  心者南方火。万物洪盛,垂枝布叶,皆下垂如曲,故名曰钩。心脉洪大而长,洪则行气实,实则气...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脉经;脉经卷第三
  • 针砭灸烙烘照蒸拔等法

    ...治喉症。宜针忌灸。见针门。心俞穴治喉毒悬痈。(穴在背第五椎两傍。各开一寸五分。)手太阳小肠经支正穴治侵脑疽。(穴在腕后五寸。)阳谷穴治凤眉疽。(穴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下陷中。)后溪穴治黑疔。(穴在手小指...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外科大成;卷一总论部;清;祁坤
  • 经脉标本

    ...虽是厥阴所行,太阴为根,此中封之前四寸之中也。末在背第十一椎两箱一寸半脾输,及连舌本,散在舌下也。平按∶《甲乙经》无上字。输《灵枢》、《甲乙经》均作,下同,不再举。又按∶《灵枢》足阳明、足太阴两段在足...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经脉之三;唐;杨上善
  • 一、养小儿候

    ...,若壮热者,即须熨,使微汗。微汗不瘥,便灸两风池及背第三椎、第五椎、第七椎、第九椎两边各二壮,与风池凡为十壮。一岁儿七壮,儿大者,以意节度,增壮数可至三十壮,唯风池特令多,七岁以上可百壮。小儿常须慎护...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五小儿杂病诸候一(凡二十九论);隋;巢元方
  • 胸腹部第三

    卷之七奇穴部第十一气堂失欠颊车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壮。满三日未瘥。灸气冲。二百壮。胸前甲骨中。是亦名气堂。(千金)按气堂恐气冲之误。甲。千金翼。作寅。通关中脘旁。各五分。主五噫针入八分左捻能进饮食。...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经穴汇解;卷之七奇穴部第十一;日本;原昌克
  • 背腰部第四

    ...三寸。骨陷间。不合诸说。聚英。大成。趺作伏。是也。背第二行自第一椎两旁挟脊各一寸半。下行至骨下。及八。凡四十四穴。按内经曰。大椎上。两旁各一。凡二穴。王冰曰。未详何俞。新校正曰。按。大椎上旁无穴。张介...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经穴汇解;卷之二;日本;原昌克
  • 心手少阴经病证第三

    ...,皆泻之(此是手厥阴心包络经)。又当灸巨阙五十壮,背第五椎百壮。心病者,胸内痛,胁支满,两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中血...

    中医古籍中医古籍;脉经;卷六;西晋;王叔和
  • 心手少阴经病证第三

    ...之;秋刺间使,冬刺曲泽,皆泻之。又当灸巨阙五十壮,背第五椎百壮。  心病者,胸内痛,胁支满,两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大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脉经;脉经卷第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