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70条结果,用时0.198s
  • 芍药甘草汤治胃脘痛

    ...脉细弱无力,此乃脾虚,胃阴不足之证,脾胃无力运化,湿阻中焦,气滞肠胃之故。处方:芍药30克,甘草6克,川楝子12克,延胡索12克,香附9克,木香6克,党参12克,神曲12克。7剂,水煎饭后服,每日1剂。二诊:患者服药一周...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 第三节湿阻

    ...湿阻募原、湿阻气分、湿阻脾胃等,本节湿阻讨论仅涉及湿阻中焦脾胃,其他各种病证,均不属本节的讨论范围。西医学中的胃肠功能紊乱等,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病因病机】1.感受湿邪长期阴雨,空气潮湿,或久居卑湿...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中医内科学;第一章 外感病证
  • 以“通”为补治胃痛

    ...蕴积之侯。中阳虚者,从阴化寒,而成湿困府阳之证。治湿阻中焦,余平素最喜用苍术一味。元代朱震亨曰:“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用,又能总解诸郁……故苍术为足阳明经药,气味辛烈,强胃健脾,发谷之气,能径入诸药…...

    参考资料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 祛湿剂

    ...寒化湿燥湿和中利水渗湿清热利湿退黄温化水湿外寒内湿湿阻中焦湿积下焦湿热黄疸湿从寒化图9-1祛湿剂的主要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词条分类词条分类;按方剂的功用(治法)分类;方剂;方剂学;祛湿剂
  • 祛湿剂

    ...寒化湿燥湿和中利水渗湿清热利湿退黄温化水湿外寒内湿湿阻中焦湿积下焦湿热黄疸湿从寒化图9-1祛湿剂的主要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词条中药学;中医学;方剂;方剂学;祛湿剂
  • 中医辨证分析何谓舌苔黄腻

    ...可因湿食阻滞中焦,气血郁阻,亦有湿热与胃肠糟粕搏结之证。治宜温阳健脾,活血消积。  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  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正常人的...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 王述尧治疗胃脘痛经验介绍

    ...痛不适,纳差,乏力,舌暗苔白厚稍滑浊,脉滑。辨证为湿阻中焦,气机不畅,予以燥湿健脾、行气消导。方用半夏10g,茯苓18g,厚朴10g,广藿香12g,陈皮10g,香附12g,吴茱萸7g,九香虫7g,草豆蔻7g,麦芽18g,建曲12g,炒枳壳12g...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1期
  • 健脾利湿治消渴

    ...血常规及胸部透视正常。  观其脉症,乃属脾肾两虚,湿阻中焦,水津不化之消渴证。以健脾利湿,芳香化浊立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味。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黄芪15克,薏苡仁15克,茯苓10克,扁豆10克...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 治病要重视调理升降

    ...阴,使中焦升降复常,以治外寒内湿之寒热、脘痞、吐泻之证。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镇肝熄风汤,主治肝阳上僭、肝风内动、上盛下虚所致之中风眩晕,以介类潜阳和金石重坠药物以潜镇之,合龟板、白芍滋阴养血...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 四君子汤加味促进胃部手术后恢复的疗效研究

    ...散温通,善于化湿、行气,主要用于中焦湿阻及脾胃气滞之证,强于由脾胃湿阻、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及水饮内停。砂仁与神曲配伍,对术后诸多症状更是功效明显。术后发热多,由组织吸收,毒素吸收或细菌感染所致,方中金...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3期;中医中药

相关搜索: